<span id="t1x6d"></span>
  1. <ruby id="t1x6d"></ruby>
  2. <acronym id="t1x6d"></acronym>

      <strong id="t1x6d"><sup id="t1x6d"><th id="t1x6d"></th></sup></strong>
      當前位置: 首頁 新聞中心 媒體聚焦 正文

      央視新聞聯播:常曉飛 追求極致詮釋青春氣質

      發布時間:2021-05-06    信息來源: 央視新聞

      他是個剛剛30歲出頭的年輕人,卻可以用比頭發絲還細0.05毫米的刻刀刀頭,在直徑0.15毫米的金屬絲上刻字,他的技術被國家評為中華十大絕技。

      5月4日,新聞聯播《大國工匠》講述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高級技師常曉飛用精益求精詮釋青春氣質的故事。


      數控加工技術是我國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制造的關鍵技術之一,如果把數控加工的工作比作爬山,那么常曉飛則是在夜里攀登懸崖峭壁,必須謹小慎微、摸索前行。這些年來,常曉飛參與了國家導彈和宇航產品的復雜關鍵零部件以及新型衛星零部件的制造任務。這些零件關系著導彈能否精準制導,對于產品的最終性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練就爐火純青的數控加工技術,常曉飛不斷挑戰技藝的極限。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高級技師 常曉飛:我們現在在里面做的是,將在這個直徑只有一毛錢硬幣大小的,這樣一個金屬片上打孔,這個孔的直徑是咱們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咱們用的那個刀具直徑只有0.03毫米。

      一塊硬幣大小的金屬板,高速旋轉的極細刀頭,一個多小時之后,182個直徑比頭發絲還細的小孔神奇的精確成型。只有通過強光,才能看到182個小孔所呈現出的內容。


      常曉飛:刀具和打孔深度它的比值大于5倍徑就屬于難加工孔了,我們現在打的孔它的厚度和我們所用的刀具它的長徑比,達到了18倍的一個水平,所以說它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1988年出生的常曉飛,有著超出同齡人的老成持重,做事嚴謹、一絲不茍,追求極致。憑借著這股子韌勁,常曉飛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帶頭攻關了很多技術難題,成為那批新人里最早能獨挑大梁的工匠。

      一次,常曉飛接到了一項新型復合材料的加工任務,這是一種極難加工的硬脆材料,零件將用于新型武器裝備的關鍵部位,一旦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導致武器試驗失敗。

      常曉飛: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說我覺得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為此,常曉飛無數次的修改編程調整刀具,變換走刀軌跡和裝夾方式。


      常曉飛的師父 曹彥生:可能我更多的是想有沒有新的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反而他觀察的比較細,回來就跟我商量,是不是因為裝卡方案上的問題,結果還真是管用了。就是下面差那么零點零幾的小縫隙,他觀察到了。

      經過近三個月的時間,常曉飛終于找到了一種最優方式,將這種復合材料的加工成品率從30%提高到了80%,最終提高到了100%,這次的成功給了常曉飛莫大的激勵。這之后,他總是想盡辦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常曉飛:對于我來說我干每一件產品我都追求要把它達到一個極致的狀態,因為這種事情我覺得是在為國家做,并不是為我個人而做的。

      這些年來,憑借著一身真本領,常曉飛獲得了無數榮譽。然而,比起這些耀眼的榮譽,常曉飛最自豪的還是能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參與到我國航天航空事業中,為國家的安全保駕護航。


      常曉飛:我覺得這個工匠精神,其實它更多的是,一種堅持和沉淀下來的追求那種極致的一種狀態,自己作為國家年輕一代的工匠有責任把這種追求極致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播放二级

        <span id="t1x6d"></span>
      1. <ruby id="t1x6d"></ruby>
      2. <acronym id="t1x6d"></acronym>

          <strong id="t1x6d"><sup id="t1x6d"><th id="t1x6d"></th></sup></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