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航天控制技術公司:連續40年盈利創發展奇跡
剛剛過去的2009年,對從黔北大山深處搬遷到貴陽市剛兩年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061基地貴州航天控制技術公司(即3405廠)而言,又是“盆滿缽盈”的一年:該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比2008年增加37.9%,利潤總額比2008年增加35.6%,標志著該公司自1970年建成投產以來實現了連續40年盈利,創造了國有大中型三線企業發展的奇跡。能夠實現40年連續盈利的驕人成績,該公司一套自己的“獨門秘訣”。
求異——構筑發展支點
在上世紀80年代初,由于還不熟悉市場經濟的“水性”,加之軍品任務銳減,該公司的發展遇到較大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堅持“科技領先、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沒有走單純的加工型企業之路,而是以高起點、差異化的發展思路,鍥而不舍抓研發,獨辟蹊徑拓市場,實現了轉軌變型。
在民用產業上,該公司研制了替代進口的石油試井儀器,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石油儀器業務20多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國內所有的陸上油田和部分海上油田都有該公司的產品。在技術開發上,該公司以國家重點型號為牽引,研制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能源舵機,并在該領域占據領先地位。
進入本世紀以來,該公司發揮超精密機械加工的優勢,投入1億多元進行技術改造,集中力量發展慣性器件產品,解決了陀螺加工、測試、試驗等諸多關鍵工藝技術難題,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機械式陀螺生產企業。
同時,該公司還堅持以預研、研制牽引市場,在一些重大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了“研制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良性發展格局。
求新——激活管理盲點
該公司的前身3405廠還在黔北大山深處時,就以良好的基礎管理著稱于業內。
3405廠是全國CAD示范工程優秀企業和省部級的“質量管理獎”獲得者,早在1996年就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7年調遷至貴陽后,該廠實施公司制改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類流程管理、基礎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的標準體系,進行了業務流程重構,推行了集專業化、系統化、數據化和信息化于一體的精細化管理。
該公司還通過建章立制、開展預算管理、6S以及效能監察活動,將提升管理水平與降本增效的具體指標掛鉤,通過一步一步地提高產品質量,一點一滴地降低水、電、風、氣的跑冒滴漏,一分一厘地節省辦公費用等開支,近兩年來降低成本增加的效益都在300萬元以上。
最近,該公司又將2010年確定為績效管理年,旨在以績效為綱、以職業化為基,進一步規范基礎管理,強化執行力,提高創造力。
戰略決策是管理的核心。該公司這些年來“路沒有走偏”,得益于一套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一是把決策建立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二是把決策建立在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基礎上,方案的提出、分析、篩選、確定,每一個環節都注意發揮經理層、科技委以及普通干部職工的智慧。
求活——提升組織沸點
該公司十分注重人才的引進、使用和培養,破除了“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的用人觀念,注重用事業磨煉人才,讓人才砥礪成長。
該公司每年都要從全國重點院校招收幾十名研究生、本科生,畢業生進公司完成必要的實習、培訓后,就能從事產品設計或工藝技術課題研究。即使沒有重點項目,該公司也積極跟蹤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課題預研,讓青年知識分子盡快熟悉公司專業,在事業中鍛煉成長。
在該公司干部隊伍中,本科以上學歷的青年知識分子已占50%以上。在該公司科技委中,近1/3的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為了讓青年科技人才安心工作,該公司以科研技術課題承包的方式,為科技人員增加收入。在該公司,收入最高的不是管理干部,而是學有專長的學科帶頭人。
為培養青年人,一些老專家主動辭去設計室主任、項目負責人等職務,讓位給年輕人。公司還選送已有一定專業基礎的青年科技人員在職攻讀重點院校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或與國內重點大學合作,培養本專業的研究生。去年,該公司還設立了每年不低于100萬元的創新基金,用于獎勵在科技創新、工藝攻關和管理創新中取得成就的創新型人才。目前,這家不到千人的企業,擁有一批包括國家級技術專家、全國勞動模范、省管專家、部管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在內的學科帶頭人,中級以上技術職稱人員已近30%。
如今,該公司每年實現的營業收入是建成投產時的上百倍,每年上繳的利稅相當于國家當初的全部投資?!帮L正一帆懸”,把“獨門秘訣”應用到未來的發展中,該公司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將繼續高歌猛進。(文/楊諭融 胡玲)
(責任編輯:孫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