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35所研制新型“黑匣子” 護航民航安全
8月15日,三院35所已完成一種新型的快速獲取駕駛艙語音記錄器項目的立項,正在加緊后續產品研制工作,以期早日裝機應用,護航民航安全。并以此為契機,擴大與民航領域的合作交流,進一步推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駕駛艙語音記錄器是什么?大眾也許對這一概念比較陌生。然而,說到黑匣子,想必大家都對其重要性及其在空難調查中扮演的關鍵角色略知一二。
目前,大多數民航客機上安裝的黑匣子有兩部分,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便是其一。它實際上是一個聲音記錄器,可以記錄機艙內的各種聲音,包括飛行員與地面指揮機構的通話,正、副駕駛員間的對話,機長、空中小姐對乘客的廣播,機艙異響等聲音發動機異響甚至爆炸聲。目前,客機上的駕駛艙語音記錄器記錄時間一般不超過2小時,由于語音記錄時間較短,經常讀取數據需頻繁拆裝記錄器,導致接口容易損壞,并且其控制方式使語音數據容易被抹除,對于民航日常飛行監控和不安全事件調查產生嚴重影響。
2010年的伊春空難打破了中國民航保持了5.75年的零空難記錄,引發了大眾對民航安全的高度關注。在安全問題升級的背景下,民航總局迫切需要一款能夠長時記錄駕駛艙語音的機載設備,便捷可靠的提供語音數據,用以監控民航日常飛行和調查不安全事件。
應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委托,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正研制生產一種新型的快速獲取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主要實現機上六通道音頻數據和時標數據采集,2000小時長時間數據存儲,短時數據冗余備份和數據回放等功能。該產品采用多項關鍵技術,以FPGA為核心,通過ARM控制器和高性能DSP實現時序控制、數據壓縮和加密,采用SSD固態硬盤和高速同步ADC實現數據實時采集和存儲。不僅能夠大大突破錄音時間的限制,更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易用性,能夠適應嚴苛的機上環境,并且結構拆裝靈活,數據導出高效便捷,后續還可擴展無線傳輸和視頻采集功能,進一步滿足民航安全保障的需求。(文/王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