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8359所強化工程組建設 推動企業發展
“工程組是完成任務的基本單元,是創新的基本單元,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單元,充分發揮好工程組作用,是推進所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雙提升’的有力抓手。”在今年3月底召開的研究室改革調整大會上,中國航天科工三院8359所所長葛令民要求將工程組建設作為“做強做實總體室,做專做精專業室”的重要抓手。
經過半年多的探索與實踐,8359所內各研究室打破型號壁壘、突出專業發展,推動產品“三化”、落實成本控制,正在通過加強工程組建設推動專業能力的逐步提升和產品領域的不斷拓展。
“縱橫”:管理落地
“以前,在接到所里的任務通知后,各研究室基本都是由室領導進行統一調配。”所長助理、總體室主任劉君介紹說。在進行研究室改革調整后,所里進一步強化了“研究室-工程組”的分層管理機制。
各研究室明確了由研究室抓橫向管理,從資源協調、專業建設、人員發展等角度橫向發力;按專業劃分的工程組則抓縱向深入,推動專業深化、產品“三化”及調度計劃的完成。
通過“橫向”的工程組分配管理,保證型號任務的“縱向”落實,“今年閱兵型號任務交叉嚴重,在總體室三個工程組都明確了專項責任人,遇到問題,總體組負責人就會根據問題所對應的專業方向找到相應工程組負責人。”總體室的呂國棟介紹說,“該工程組負責人再進行問題的內部處理,協調和解決問題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
作為專業室的四室則按照傳動、伺服控制、輪式起降三個專業重新劃分了三個工程組,“三個專業對應著電動缸、驅動器、起落架三個完整產品,三個工程組依托專業發展固化產品從而拓展領域、開拓市場。”四室主任吳向陽介紹說。
“將工程組作為管理落地、牽引發展的活力‘細胞’”,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工作職責的劃分和發力重點的明確,各研究室都不約而同地進行了考核和獎勵權限的下放。“工程組的責權利統一了,作用自然也就發揮了,同時任務分配也更合理了。”吳向陽說,“現在很多時候,工程組長會主動去思考、主動去作為,任務的要求、責任的落實‘逼’著他們去‘三化’、去提升產品質量、去固化專業能力。”
“三化”:效率提升
“在推動產品‘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打破型號壁壘。”二室副主任鄧科表示,“以前,不同型號、尤其是不同軍兵種型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不但造成有些問題的重復性發生,也很不利于研發能力的提升和專業技術的積累。”
在研究室改革調整后,無論是總體室還是專業室,正在通過強化以專業為基礎的工程組作用的發揮打破型號之間的壁壘,解決產品“三化”和對專業牽引不夠等問題。據總體室結構組組長許明艷介紹,在結構專業的基礎上,他們又進一步細化了四個產品組件,“比如,在組內這幾個人就負責一體化艙設計,一個人設計多個型號的同一組件,多個人合力為同一組件積累經驗,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組件就被‘三化’了。”
在8號樓5層的那個小洽談室,也成了二室仿真組溝通交流、發揮合力的地方,無論是有限元、燃氣流還是運動學仿真的小團隊,在某個型號遇到技術難題時,都會坐下來一起討論,共同解決,還固化出了很多“經驗”。“仿真計算的程序被模塊化并封裝成了軟件,可以隨時被調用,各種可供參考分析的仿真計算結果也形成了共享庫。”二室主任張志勇介紹說,“通過打破型號壁壘的工程組建設,不但產品‘三化’了,連仿真也‘三化’了。”
產品“三化”后,不但能夠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為固化產品拓展領域提供了可能。“這就好比我們去商場買衣服,直接選S、M、L碼的成服就行了。”四室的巫偉男做的這個比喻很貼切。在四室,除了將常用框架、模塊固化下來可以‘搭積木’外,傳動組還形成了電動缸產品型譜,用戶可以直接選。
“粘合”:專業深化
“讓一個人扎扎實實地依托一個專業在一個產品上干幾年,肯定會有效果。”劉君認為,設計“三化”的實現也為培養“專家”奠定了基礎。依托專業固化產品的同時,產品平臺需要有專業平臺作為支撐,“研究室必須依托型號任務做好專業的協同發展。”三室主任孫雙蕾將加強工程組建設看做是實現專業粘合的有效途徑。
據孫雙蕾介紹,目前三室不但工程組的劃分是按照專業的,具體到每個人員的分工也完全是基于專業的。工程組明確了每個組員“專精”的方向。“每個人都不斷地深耕自己的那個‘小’專業,時間長了就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一兩個人依托一個‘小’專業固化出一個產品組件,通過這個產品在不同型號上的實踐應用,最終專業的提升也就通過產品先進性的提升得到了體現。”
“室里的四大法寶讓我們的專業積累落了地。”四室傳動組組長王飛口中的四大法寶是四室三個工程組通過對設計準則、流程、技術狀態進行梳理的基礎上,形成的電動缸、驅動器、起落架總體與結構、緩沖與減擺的四個規范。“形成規范的過程就是專業沉淀下來的過程。”今年以來,二室也已經形成了涵蓋經濟性設計、組件設計、計算仿真在內的8項規范,申報了總體設計、結構與電氣設計、仿真計算等專利20余項。
以強化工程組建設為抓手,專業技術通過產品應用、申請專利和形成標準得到了提升。所里正在向著“系統牽引、專業支撐”,產品平臺有專業平臺支撐、產品作為專業技術的載體去拓展新的領域的預期目標發展,通過不斷挖潛工程組的“基層細胞”活動,推動創新型、能力型研究所建設。(文/田夢 邵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