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躍動航天藍 沙場共筑強軍夢——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開展型號保障工作助力建軍90周年系列活動側記
風卷著黃沙遮天蔽日兩天后,蘇尼特草原上迎來了沁人心脾的艷陽天。奶白色的云朵下,裝備外側的鐵皮被曬得發燙,身著迷彩服和印有“中國航天科工”字樣藍色隊服的人們伏在上面檢查設備,為建軍90周年系列活動做著準備。
二院研制生產的型號是此次活動的主角之一。為此,二院多個型號保障團隊提前開拔奔赴駐地,忙碌起來。
走南又闖北 黃沙拌米飯
車開進朱日和訓練基地不久,路面變得坑洼遍布,大家開始在座位上“舞蹈”起來。23所的小蔣用顫音說:“這也就是車速慢,不然頭都撞到車頂了。”
在部隊駐地,行駛的車輛后面都拖著一條長長的煙尾,遠遠看去像一幅畫。當車從身邊掠過,飛起的黃沙讓正在作業的保障隊員們睜不開眼,鉆進嘴里的沙粒在牙齒間咯吱作響。“灰頭土臉”的206所青年小李打趣道:“有次做完工作,錯過了飯點,只能就地吃點東西。大風刮過,手里只剩一碗黃沙拌飯。”
烈日下,二部的小王徒步往返于幾輛裝備車之間,持續的暴曬讓他皮膚黝黑,大家開玩笑說“晚上別露牙就可以隱身了”。
跟眾多產品的售后服務工作一樣,二院保障團隊要隨時為用戶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不同的是,在交付產品時還要組織集中培訓,教會用戶怎么使用產品。
二部的老劉說:“一個全新的產品還比較好教,但有些改進型,要改變用戶原有的使用習慣,難度就增加了。”旁邊正在操作設備的一名戰士補充道:“來的老師都非常耐心,你提出問題,他們都悉心解答,他們解決不了的,找人也要給你解決了。”
風雨無阻是團隊的風格。“緊急的時候,頭一天提出需求,不管你在哪,我們的人第二天就能過去,現場解決。有時候天還沒亮就出發,回來時天又黑了。”23所的小李說。
二部的老向給大家看了兩段視頻,畫面都是穿著皮鞋的雙腳,不同的是一個視頻里是在雪地里走,雪沒到腳踝;另一個是在泥地里走,深一腳淺一腳,不時打滑。這是他在東北和南方駐地開展保障工作時分別拍攝的。“南方駐地特別潮濕,皮膚衣緊貼在身上,太難受了。尤其是遇到海邊下大雨,戰士跟我們一起趕緊把裝備罩上,剛罩好,天又晴了。”
一年中,負責不同型號的團隊到天南海北的駐地進行售后保障,用他們的話說叫“部隊去哪,我們就去哪,跟著部隊跑”。
團隊中很多人每逢周五就幻想著周末休息兩天,結果周五當晚出差的任務一下子又把他們拉回現實。因此,“最缺覺”也是共性問題,大家往往在上車睡覺、下車干活間循環往復。
二院科研部的小孫每年5月到11月都要轉戰在不同的試驗基地,每個地方都要待上一周到半個月。面對妻子的怨言,他幽默地回應:“有機會讓我們院黨工部的同志給你宣傳一下航天精神。”
有事一起扛 我們是兄弟
“天這么熱,你怎么又穿長褲了。”“這不是為了迎接你顯得正式么。”這是保障隊員和戰士們平日里的對話方式,看似漫不經心卻飽含著關心。
“他們也會幫我們不少,比如拆機柜,你一個人拆不了,他們不會看著,而是過來幫忙。有時候想感謝一下請吃個飯,結果他們因為管理嚴格,不能隨便出營區,出不來。”二部的小邢說。
建軍90周年活動保障任務中,隊員們乘坐飛機晚上十點多抵達機場,然而在當地,夜里十點后已沒有任何車輛可供隊員們乘坐,因此部隊主動派車接機,讓大家備感溫暖。小蔣說:“人家不接你,你也得自己來,因為這是你的工作,但是人家接了,就方便咱們工作了。”
小李回憶,一次在西藏執行任務時,很多人缺氧,稍不注意就犯高原病,有時人站著會毫無征兆地噴出嘔吐物,險象環生。“當時多虧了經驗豐富的部隊醫生給打點滴,把藥一吃,很快就好,如果我們自己處理,無從下手。”
在駐地,隊員和戰士們形影不離,不見面時會打電話,溝通交流問題。對于這么頻繁的聯系,大家苦笑,女朋友都沒享受過這種待遇。
日積月累,戰士們樂于助人、無私奉獻、勤儉節約、自食其力的品格在無形中感染著隊員們,讓他們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烈日下,戰士們把裝備擦得锃光瓦亮,隊員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們對待裝備就像自己的孩子,越發感到自己所從事的設計和保障工作意義重大。他們上戰場,我們提供‘槍’,所以我們也是戰友。”隊員們有著這樣的共識。
“這怎么不行??!”“你的方案有缺陷!”隊員們和戰士也有急眼的時候,也正是因為熟絡到彼此知根知底,才敢在對方面前“任性”一把,“吵”完沒一會兒倆人又互相拍肩膀了。
隊員和戰士們也共同經歷了諸多極度危險的情境。“一起面對艱難險阻,一起出生入死的,必須是兄弟。”戰士和隊員們都不約而同說過這句話。
剛和試驗隊員一起檢修完設備的戰士一邊擰開壺蓋一邊說:“都是因為工作結識,成為朋友。除了工作,有時也聊聊個人生活,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軍民融合’吧。但也正是我們一起努力,才能拒來犯者于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