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北斗導航亮相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
2018年5月23日,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于哈爾濱召開。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已被ICG確定為國際三大衛星導航學術會議之一,是一個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全方位展示衛星導航領域最新成果的學術盛會。而本屆年會的主題“位置,增強時代”,更是強調了北斗導航精確位置,創新科技增強時代,體現了高精度時空信息增強服務通過與移動通信、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的融合應用,助力各行業多領域進入增強時代。
作為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全方位展示天線、芯片、模塊、終端等最新北斗應用基礎產品,以及北斗與其它技術融合產生的新應用、新產品和新理念,集中展現了目前基于北斗導航精確定位為基礎技術的應用成果。
中國航天科工集合相關北斗的高精技術產品亮相展會,成為展會一大亮點。在芯片、定位產品、導航模塊設計、運輸、旅游、消防等領域亮出自身最強的實力。而基于衛星運營應用方面,實物展示了其智能感知終端產品高精度變形監測接收機與GNSS定位接收機,以及高精度連續監測解決方案。在5月23日展會當日,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到航天科工展位參觀,對相關技術給予高度關注。航天科工董事會秘書侯秀峰,集團公司空間部領導也了解了參展工作,并對相關工作給予肯定與期待。
圖為張慶偉參觀航天科工展臺
此次基于衛星運營應用方面展示中,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展出的接收機,將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與多傳感器結合,在以往通信方式基礎上,結合衛星通信技術,將打造成為智慧城市建設方向智能感知終端。在高精度變形監測、位置監測方向發揮強大作用,結合后臺解算系統,其監測精度可達mm級?,F已在高鐵監測、樓宇等方向得到應用及認可。
與此同時,在高精度導航定位方向,可在無人機航測、車道級導航方向發揮強大作用,尤其在常規通信無法使用的邊緣地帶發揮其獨特優勢。另外,產品體積小,利用更靈活,通過整合資源優勢,在靈活性與兼容性上都有著明顯的優勢與保障。
此次展示的監測系統,為智慧地球系統的子系統,依托三院60年來武器裝備研究和研制經驗,以相關技術的應用為背景,結合航天科工虹云,行云兩大星座運營優勢,綜合靈活應用導航衛星與通信衛星技術,大區域大范圍統一監測解算方案,并發量大,可靠性高,數據利用率大,展示了天空地一體化智能感知的強大能力,開啟了通導遙衛星綜合應用的大門。
隨著美國Space X 的“獵鷹-9”火箭的升空,引發了全球商業航天的熱潮,目前我國商業航天計劃也在大力推進中。其實自2015年國家提出“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起,國家政策就已經逐步引導民營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領域,而在2018年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的貫徹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的航天強國任務中,更是強調了商業航天對于我國的戰略性意義。從當前的實踐看,中國商業航天的兩大前景,一是商業火箭尤其是小型商業火箭的研制和發射服務;二是微小衛星的研制、設計、組網和應用推廣。航天科工在此時也投入到對衛星應用行業的布局,提出了‘五云一車’的商業航天新格局,促進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共同打造商業航天產業生態,并以‘虹云工程’為代表的天基互聯網的構建,打造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支撐平臺,‘行云工程’對應星載窄帶全球移動物聯網項目,打造面向物聯網、大數據等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研制的低軌微小衛星通信系統,實現空間窄帶信息的無縫獲取、傳輸與共享。其中,此次出展的航天科工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圍繞航天科工兩云及衛星云資源運營與應用方向,展開戰略性布局,將在智慧應急、智慧農林、智慧人防,智慧城建,智慧環保等方向,提供平臺產品和行業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攜手歐比特,翼航東升等合作企業,依托航天科工內外資源,圍繞 “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為國家境內外提供地理信息與位置、天地一體化通導遙綜合性應用服務解決方案。(文/李悄 李寶佳)